本篇文章1216字,读完约3分钟
原标题:江南的画中
张大千长江万里图纸书着色53.2×1979.5cm厘米中国台北历史博物馆藏
张大千( 1899-1983 ),四川内江人。 山水、人物、花鸟都很优秀,可以拥有独特的特征。 年轻的时候,比二哥张善婴远赴日本学习绘画,然后学习染织技术,晚年的彩绘技术可能也受到了这方面的影响。 回国后拜谒曾熙、李瑞清学习书法,抗战时期还去敦煌临摹了大量壁画。 张大千和齐白石享有“南张北齐”的荣誉,与溥儒齐名为“南张北溥”,新中国成立后也有溥儒、黄君壁和“渡海三家”的称呼。
他在巴西寓居了17年,创作了特别以《长江万里图》为代表的许多精彩的画。 《长江万里图》创作于1968年,后在中国台北历史博物馆展出,备受瞩目,各界人士对其褒贬不一。 《长江万里图》是张大千为同乡张群画的,用来庆祝80岁生日。 这是因为他们用熟悉的长江作为绘画主题的素材。 画的主要景点从四川省内的长江上游开始,有岷江、都江堰、重庆、万县、三峡、宜昌、武汉、庐山、小孤山、黄山、芜湖、南京、镇江、金山寺、焦山、上海等,一直延伸到崇明岛。 画前引首由参加辛亥革命和二次革命的同盟会会员赵恒缇担任。 长卷式山水画已经有了。 例如,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南宋夏圭的《长江万里图》都展示了祖国的大好河山。 夏圭《长江万里图》虽然现在已经不存在了,但还流传着很多榜样。 画《长江万里图》时,张大千在巴西。 很明显这应该是他根据自己的记忆画的,但一点也不差。 张大千对长江的熟悉程度很明显。
张大千是四川人,之后远离重庆去中国台湾省,他长期逗留、寓居的地方多在长江沿岸。 这是画家本人最熟悉的地方,也能缓解画家的思乡之情。
形制、主题素材上,这长卷似乎没有独特之处,但技法上鲜明地表现了张大千的山水画风格。 这是疏墨、疏彩画,张大千完全利用了水、墨和色彩的融合,取得了墨色融合的效果。 其中除了采用疏墨、积墨、破墨等从中国古代传下来的技法外,还加入了西洋绘画的拨彩法,这时候预示着张大千晚年画风的巨大变化。 早期青翠的山水画常常带有神仙气象,《千里江山图》是对大好河山的赞歌,但还没有完全摆脱这个意义。 明清以来,山水画发展不太迅速,特别是青涩的山水画逐渐衰退。 张大千之前的这种泼墨、拨彩山水画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这种趋势,完全摆脱了神仙气象。
中国古代文人的绘画,常常是“五日一山,十日一水”,一幅画需要几十天、几个月或几年才能完成。 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前后三四年,张大千画20米长的《长江万里图》只花了10天。 而且,他也已经是很少见的一年了。 不顾他旺盛的精力,不得不说这是张大千在山水画面上的技法改革创新造成的。
张大千是四川人,之后远离重庆去中国台湾省,他长期逗留、寓居的地方多在长江沿岸。 形制、主题素材上,这长卷似乎没有独特之处,但技法上鲜明地表现了张大千的山水画风格。 不顾他旺盛的精力,不得不说这是张大千在山水画面上的技法改革创新造成的。
标题:“张大千《长江万里图》赏析:一片江南图画里”
地址:http://www.nqghw.cn/nfxw/21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