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926字,读完约10分钟
【编者按】今年7月1日,香港迎来了回归祖国20周年纪念日。 从1997年开始,香港回归祖国20年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在香港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一国两制”是被历史称颂的智慧,香港用它解决了百年难题。
而且,今年适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与港澳广播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驻北京办事处合作创办的“每周收听香港”节目十周年。 为了纪念节目播出10周年,回顾节目播出以来的精彩时刻,我们决定出版《香港名人访谈录》一书,采访香港政治、经济、文化等各行业优秀人才、杰出人物的精彩报道,为香港举行20周年献礼,
目前,香港与内地共命运,共出发,沿着“一国两制”的航线走向新的航线。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摘录了《香港名人访谈录》的精彩文案,回应网民。
记者手记王75;
新郎新娘热情地来迎接我,并向我问好。 他给我的第一印象是随和、儒雅、健谈。 前几天,香港着名粤剧演员、编剧、导演、八和会馆理事会副主席新剑郎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新剑郎的真名是巫雨田,60年代进入粤剧表演,师从梨园前辈吴公侠。 1980年到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演出,90年代回港迅速发展。 除了公演之外,新剑郎也积极参与了大量粤剧宣传和幕后制作事业,创作了许多优秀的剧本。
说实话,这是我第一次采访粤剧行业的艺术大咖。 特别期待,想知道这位粤剧名家对粤剧有什么样的感情。 在他看来,香港粤剧的快速发展现状如何? 有隐藏的担心。 作为老一辈艺术家的他对粤剧的“工资火传承”抱有怎样的期待? ? 我们的采访从彩排中的粤剧大戏开始。
新剑郎剧照
新剑郎:这出戏一开始有很多打斗场面,之所以营造这样的气氛,是为了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大戏开始这样宏大场面的气氛。 现在很多年轻人没看过粤剧,所以不知道里面的意思,会引起他们的有趣之处。
记者:今年香港整体剧场有多少场演出?
新剑郎:整个香港有很多。 一年到头都是我们的剧场和神功戏。 你们被称为春季班,秋季班。 我想我大了700多次。 包括唱歌的、唱歌的,一定有1000次以上。
记者:油麻地呢?
新剑郎:我们八和会馆演100场。
记者:一年级?
新郎:第一季。
记者:上座率怎么样?
新剑郎:大概百分之七十左右。
记者:上座率还是相当高的。
新郎:是的。 因为是新人演员,所以不是有名的演员,只是普通的演员。
记者:现在是怎么繁荣起来的呢?
新剑郎:比七八十年代好。
记者:粤剧有400多年的快速发展史,走来走去,发生了那些变化?
新剑郎:变化很大。 暂且不谈旧事,从20世纪30年代中期开始西方粤剧传入我们的粤剧。 我们的粤剧很生动,可能离沿海地区很近。 是当时流行的歌,我们也用来唱歌。 我们原来是板腔体、曲牌体、说唱歌手,后来引进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唱法,从舞台官话发展到说普通粤语,我们称之为白话。 舞台上有舞台装置,以前没有,因为以前有两台椅子,所以现在没有亭台楼阁。
记者:变化相当大。 大家觉得这些变化怎么样?
新郎:太好了。 请给观众一个新的看法。 我觉得时代在不断地进步。 我们也应该跟上步伐。
记者:你认为现在制约了粤剧的快速发展吗?
新剑郎:粤剧是以前流传下来的表演艺术,毕竟我们可以从以前流传下来谈创新。 没有这个基础,从这个以前传下来,我们就谈不上创新。
记者:需要基本功。
新剑郎:这个是必要的。 当演员没有基础是不行的。 舞台学习1分钟,舞台下学习10年。
记者:能介绍一下你自己的戏剧情况吗?
新剑郎:我写了20多个剧本。 大概是几年的时间,不到十年的时间。
记者:今晚的剧目是《雪雁重归雁未归》。
新剑郎:这是个旧剧本,空中楼阁的故事。 一位将军因为战败、牺牲,他的妻子和敌人的王子再婚了。 她怀孕了,所以要保护肚子里的孩子。 18年后,孩子长大了,误会自己的母亲背叛了父亲,杀了母亲后,他的仆人说了实话,他明白后,回来攻击敌国。
记者:为父亲报仇。
新郎:是的。
记者:说到剧本,现在写剧本的人是不是越来越少了
新剑郎:少了,老人退出了,新一代跟不上了。
记者:写得好的人,特别少。
新剑郎:特别少。 写剧本因为钱少,所以很花时间。 我写剧本也很难人情世故,但我开始写了。 平时很忙,但我自己是演员,演出相当多。
记者:你现在一个月演多少戏?
新郎:不好说,但有时一个月10次以上或20次以上。 我一年大概一百次以上。
记者:平均下来100多次,下降了很多。
新剑郎:不少。 我的最高记录大概是200次,那大概是2000年左右。
记者:我很忙
新剑郎:因为忙,所以要演戏、演出、关心其他工作、做宣传活动、去学校讲座、工作等等。
记者:学生在教吗?
新剑郎:我没有学生。 每一个后辈都告诉我,我很乐意告诉他。
记者:十几岁就开始学粤剧了,那时候也很辛苦啊。
新剑郎:真痛苦啊。 最痛苦的时候是十八九岁左右。 排名靠前。 在香港什么都自己买。 我们穿的衣服、化妆品,都需要花钱买。 当时不出名,一步一步都很辛苦,所以你要生活,买衣服,当时要和老师学习。
记者:你当时学会和老师付钱了吗?
新郎:当然。
记者:那个时候多少钱?
新剑郎:不多。 我的老师很好。 他们很少收我的钱。
记者:你放弃过吗?
新剑郎:不,从来没有。 最喜欢的是自己,好几次。
记者:还是有信心的。
新剑郎:大部分人都说粤剧的历史有两个高潮。 除了上个世纪之外,2009年粤剧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时候也有。
记者: 2009年粤剧申遗成功。 这几年,香港特区政府也进行了相当多的剧场演出,投入的剧场也不少。 特区政府拨款,每年有000万左右,你觉得不够吗?该如何利用这笔钱?
新剑郎:我开始进入粤剧这个职业,看到香港粤剧团以商业化的方式经营,被流传下来,观众也保持了一定的人数。 政府投入剧场当然是最好的。 我们可以好好利用这笔钱,做我们想做的表演。 够了吗? 还不够,但是可以。
记者:西九龙要建设西九龙文化中心,那时有很多文化演出在那里。 你认为粤剧应该如何利用这个平台?
新剑郎:我认为新人演员要好好把握这个机会,在这几年里尽量充实自己,希望那个时候他们能站上更高级的舞台,对我们这个培养的演员抱有很大的希望。
记者:让他们成为继承人。
新郎:是的。
记者:像你这样老一辈的粤剧艺术家,想为粤剧传承的迅速发展做些什么?
新剑郎:现在培养观众很重要。 做了很多。 我想大概有20年了。 我不断地做宣传工作,去学校打员工坊,去社区做讲座,希望有更多的观众。 这是供求问题,是供求规律,有诉求就需要供给。 即使我没有演员继承人,只要有观众继承人,你就能在舞台上得到你的衣食住行。 我也接受过很多训练,在剧场担任艺术导演,我和他们一起演戏,教他们怎么演,怎么唱。
记者:一方面是培养观众,另一方面是培养新人。
新郎:观众很重要,训练好演员,没有观众也没用。
记者:我也发现现在香港有民间孩子学的粤剧班。
新剑郎:这个野蛮人真好。 如果有十个孩子的话,一个人的将来真的可以在这个领域出头,剩下的九个人可以去看有趣的戏哦。
记者:香港现在的儿童粤剧团有多少个班级?
新郎:相当多啊。 我想差不多有10个团体了。
记者:你高兴吗?
新郎:嗯,挺不错的。
记者:据说香港将来会成为戏曲的中心,你怎么想
新剑郎:算不上戏曲中心,粤剧中心,我觉得很好。
记者:现在香港、广东、澳门三地有粤剧。 未来三地如何共同推动粤剧快速发展?
新剑郎:我认为香港可以主导。 港剧,很灵活。
记者:就三地而言,还是香港的观众多。
记者:公演中什么最开心?
新剑郎:演戏,如果自己觉得角色合适,演完之后,那种满足感就不太容易说了。
记者:接下来是掌声吗?
新郎:嗯。 舞台上最好的是马上就能看到观众的反应。 我最享受这个。
记者:坐在下面的人都是?
新剑郎:不管我是客满还是不满,享受我的演出,你享受我的演出,演员最喜欢的就是这个地方。
记者:现在还在继续创作吗?
新剑郎:是的,我们香港就是这样的孩子。
记者:所以,香港粤剧和广东粤剧的不同之处就在这里。
新郎:还活着。 每个演员都有自己的看法,有自己的路线,有自己的唱腔,这很好。
记者:和教育有关。
新剑郎:我想从小训练的课可能不一样。
记者:是你老师的训练吗?
新剑郎:是的,老一辈的演员,比如广州的罗家宝,他有自己的风格,后辈有那首歌的风格设计,谁都一样。 所以看戏,今天看,明天看,后天看,完全一样。 也有好的地方。 比较齐全,和香港不一样。
记者:你个人更喜欢香港吗?
新剑郎:对。 我喜欢自己的风格。 我们一唱歌,这是○○。 唱歌的时候,这是○○。 别问我这是谁。 这是谁?
记者:你从十几岁就开始做这份工作。 几十年了。 你自己最喜欢的曲子是什么?
新郎:“白兔会”。
记者:你能在现场唱一下吗
新郎:是的。 (现场演唱粤剧《白兔会》的选曲)
记者:太棒了。(掌声)
新郎:谢谢您。
记者:唱粤剧,什么发音方法最好?
新剑郎:就像我常说的,你唱得最舒服的发声方法就是别人听得最舒服。
记者:你平时经常练习吗?
新郎:是的,不练习也能演吗?
记者:您认为粤剧今后迅速发展的最大课题在哪里?
新剑郎:外面的冲击太大了,现在免费娱乐太多了,一开电视就有几十台,坐在家里不出门了。 去剧场买票。 请乘坐交通工具。 所以,剧场的戏一定有吸引观众的地方。 戏一定很好。 如果演员也不吸引人,他们就不会去剧场买票。
记者:最后,你想怎么看自己演的粤剧这一行?
新剑郎:我对粤剧艺术的态度是我要进入一生。 我们现在做的可以说是播种的工作。 希望孩子们长大后喜欢自古流传的文化,我们后代的演员也能继续这项工作。
标题:“粤剧名伶新剑郎:我们现在做的是播种的从业”
地址:http://www.nqghw.cn/nfxw/21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