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56字,读完约3分钟

下沉

民族缺乏精神并不一定就是这种精神主导这个民族。 至少在不远的清朝,这种精神曾经被踩在脚下,只能在对历史的追忆和心中的诗中找到。

内敛、持重、恋土的小农文化,缺乏创新、冒险的基因,王室只是想保护帝位,官员不积极行动。 被统治者愚蠢而麻木。 所以,我们只能看到国人的停滞、顺从、奉承和市价。 据说鲁迅写了《阿q正传》之后,很多人主张检举鲁迅。 那是因为,在失败和屈辱面前,不敢正视现实,采用虚假的胜利在精神上自我安慰,实行自我麻醉的阿q,被很多人就座,被称为他们。

“军报:致敬民族精神最坚挺的高地”

日军进攻辽东,清军5万多人,日军少于清军,不到10天辽东全线崩溃。 日本军医检查清军伤口后提交的报告中写道:“从清兵伤口来看,入口几乎在背后,从前面被击中的人极少。” 很明显是逃跑时的子弹。 日军攻入旅顺屠城时,中国人“像死猪一样躺在地上,人宰割”(李鸿章幕僚罗丰禄语)的情景令世界耻笑。 这也不奇怪。 1907年7月,秋瑾在绍兴古轩亭口英勇去世时,感叹道:“忍住眼睛里没有儿子(男),是好河山少的主人。”

“军报:致敬民族精神最坚挺的高地”

“无余子”的清,1874年日本入侵台湾,清政府为息事宁人付出50万两白银撤离日本,琉球人默认日本属民。 当时,英国人利奥·克尔曾说过:“台湾的事就是中国向全世界发出广告——这里有一个愿意付出却不想战争的富裕帝国。”

“军报:致敬民族精神最坚挺的高地”

根据丛林法则,这样的gdp占世界三分之一的“弱国”,必然会被人践踏。 于是,在1840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大英帝国凭借28艘军舰、15,000军迫使大清王朝签订丧失权益、羞辱国家的《南京条约》,割让香港,赔偿2100万两白银。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英军18,000人,法军7,200人直奔中国首都杀人放火,以圆明园为火炬的1894年甲午战争中,以一纸《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和台湾,赔偿白银2亿两,空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虽然国家不少,但拼凑起来的兵力不到2万,10天攻陷北京,赔偿金额达到空前的4亿5千万两白银。

“军报:致敬民族精神最坚挺的高地”

之后,日本侵略中国期间,中国基本不拱手相让,放弃东北、头盔,放弃甲偏安一隅重庆,没有这种民族精神缺失的后遗症。 关于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发表庐山演说,1900字稿6次提到“弱国”。 当时的“弱”是指国力弱、军事力量弱、装备弱、训练弱。 “没有意识到或即使意识到精神脆弱、意志薄弱、心理脆弱、斗志薄弱”(金一南语)

“军报:致敬民族精神最坚挺的高地”

这不难理解。 南京大屠杀的时候,为什么十几个日本兵护送了上万战俘进行屠杀,实际上没有人反抗,甚至不能逃跑。 有人带头,用脚踩也把日本人做成肉饼,但这个身体没有出现。

标题:“军报:致敬民族精神最坚挺的高地”

地址:http://www.nqghw.cn/nfxw/21677.html